娄底市第一中学欢迎您!
弦歌不辍竞风流 ——娄底一中建校40周年纪实

青山不墨千秋画,碧水无弦万古琴。湘中腹地,新城娄底。南邻衡岳,西接宝庆,北依资水,东望湘江。山藏宝典,水蕴精华。承湖湘之余韵,沐双星之灵光。被誉为“湘中明珠”。

“文涵万古江山气,道续千年丝竹声。”高铁站北,市府南面,孙水河玉带似地环绕着一座现代教育气息浓郁的知名学府:娄底市第一中学。

娄底一中创建于1979年,2014年乔迁新址办学。她是祖国改革开放的新生儿,骨子里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她又是祖国改革开放的幸运儿,伴随祖国改革开放的铿锵脚步成长壮大。时至今日,步入了40华诞。

四秩华诞,雏凤学飞,挥毫列锦绣,万里春光从此起;

百年宏图,潜龙奋腾,落纸如云烟,九天风鹏及时来。

 

上篇:我的历史  我的精神家园

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前行;

40年春风化雨,40年弦歌不辍。

40年的时空流转,40年的文化积淀。娄底一中培养了4万余名优秀学子,孕育了许许多多著名校友,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老师,可谓“英才济济,名师辈出”。

我们不能忘记:刘国屏,这位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勋章和朝鲜人民共和国军功章的老党员、老革命,在学校开办之初,全面承担起了娄底一中的建设责任。我们不能忘记:首任校长文服农,一位严谨治校、深受师生爱戴、和蔼可亲的长者。我们也不能忘记:曹运睦、刘习贤、朱连云、刘成军、李桂龙、肖永新、金建雄、邓映民这些娄底一中的领头人,他们办学治校,卓有建树,成绩斐然;我们倍感欣慰的是现任校长范彦江、党委书记曾佑平,他们带领全体教职员工励精图治,求实创新,锐意进取,让娄底一中的综合办学水平在全省评估中连续4年跻身全省144所省示范校的前25强。我们更心存感激:省市领导先后100余批次莅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各界人士对娄底一中关心关注和关爱。

 

名师成就名生,名生成就名校。娄底一中的教师队伍,由第一批开创者44人,发展到现在的600余人,学生由开办第一年的373人,发展到现在的8100余人。教师队伍中,有李资源、龚子祥、万湘淑、樊义辉、王怡玲、雷正才、何贻新、曾佑平、朱健来、范彦江、冯峥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有蒋次儒、曾令伟、肖柏林、阳春树、彭智旭等40余人次获得省级荣誉。学校历任领导秉承“立足自己培养,着眼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现拥有一大批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名望甚高的教师,有正高级教师范彦江、胡乔翰、毕政之,有特级教师刘习贤、胡乔翰、朱红专、戴永康、范彦江、朱玉琼。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65人,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10余人,全市高中学科带头人共25人,我校就有黄显秋、朱玉琼、肖建华、朱健来、谢红灯、胡朝阳6人。更有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正脱颖而出。

 

校友是学校最靓丽的名片,也是母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最好注脚。娄底一中办学四十载,工农兵学商各界英才辈出。他们中有全国五百强民营企业家和正厅级党政干部,有将校级军官,有国家特聘“长江学者”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有国外大学终身教授和访问学者,有行业专家和“中国好人”。

娄底一中记载了每一个娄底一中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和成长,是每一个娄底一中人人生编年史中的共同标记。“我”是娄底一中历史中的一个符号,娄底一中是“我的历史”中的有机篇章。娄底一中是我们娄底一中人共同的精神家园。无论历史的风尘如何湮灭,无论时间的流水如何洗涤,我们耳边总会回荡着一个自豪的声音:娄底一中,“我”的历史,“我”的精神家园! 


                                下篇:办有思想的学校 做有信仰的教育

娄底一中历任校长坚定坚守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坚守教育的根本任务,坚定追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三大问题,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砥砺前行。

40年来,先后开展了“初中活动课程”改革,“中学生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生本智慧大课堂的构建与实践”课程改革,音、体、美、国防教育四项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立人教育: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世界视野的现代公民”综合课程改革。这五次改革由浅入深,围绕“课程、课堂、课型”层层深入,直面教育弊端,直指人才培养痛点,直抵教育本质。

2011年8月,范彦江同志担任娄底一中校长,上任伊始,他就率领全体教职员工,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大刀阔斧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提出了“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走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科研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的快速发展之路。

范彦江校长同期声:

(组织宣布上任,我的头脑就风暴式地使劲在想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学校才算是优秀学校?我得到的结论是:优秀学校的内涵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评判,那就是“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

二是娄底一中要怎样去办学校,怎样去做教育呢?我认为应遵循四个“基于”:基于学生的成人成材,基于教师的成长成功,基于教育教学的规律坚守和延伸,基于学校的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于是,我得到了一个命题: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这个命题很大,我知道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但我执意要把改变学校的教育生态作为使命。于是,“办有思想的学校,做有信仰的教育”就成了我和我的团队成员共同的追求。

 

植树先植根,育人先育德。坚持德育引领,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娄底一中的优良传统,是娄底一中坚定的办学动力和定力。近年来,在继承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倾力打造了10大德育文化品牌。

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和学生成长“移动课堂”活动,打造了“源头活水来,师生共成长”德育文化品牌;

开展假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打造了“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历练人生”德育文化品牌;

开展经典诗文朗诵活动,打造了“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德育文化品牌;

开展“娄底一中青年志愿者”和“爱心义卖”活动,打造了“学会奉献,学会合作,学会关爱”德育文化品牌;

开展“六十华里远足”大型励志实践活动,打造了“挑战自我,飞扬青春”德育文化品牌;

开展节日、纪念日和教育日文化活动,打造了“不忘历史,弘扬传统,服务当今”德育文化品牌;

开展校园绿化、美化、内涵化活动,打造了“一中,我的历史,我的精神家园”德育文化品牌;

开展“天天5·25”活动,打造了“阳光心态,阳光生活,阳光进取”德育文化品牌;

开展寝室文化节活动,打造了“生活自理、管理自律、行为自治”德育文化品牌;

开展国内外游学研学活动,打造了“胸怀祖国,面向世界,体验成长”德育文化品牌。

这些品牌活动,2018年被湖南省教育厅评为全省德育优秀案例。

共青团十八大代表左藩源、新时代好少年刘雅哲、新时代湖南好少年肖卓然、张庭洲、中国好人李明华,就是娄底一中莘莘学子中的优秀代表。

 

40年来,学校改革创新教育成果丰硕。教师队伍中,完成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38项,教育教学成果总量达4672项,其中2012年至2018年的成果达成果总数的43%。2000年以来的体育比赛中,有7人次获得国际比赛前三名,37人次获得国家级比赛前三名,297人次获得省级比赛前三名;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12人次获得国家级奖、38人次获得省级奖。2011年以来,有85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有498名学生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在五大学科奥赛中,有672人获得国家级、省级前三名,2017年学校跻身全国学科奥赛500强学校的第326名、湖南省20强学校的第11名,2018年,跻身全国奥赛500强学校的第288名、湖南省20强学校的第10名。在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有4人获得国际一等奖,7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65人获省级一等奖。2018年实现井喷式突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者高达1170人次。

改革创新,砥砺前行。从校长、教师、学生、课程、制度、文化六个层面去生成娄底一中的办学思想,去探索自身优质发展的内在规律,去构建自身不断优秀的基本模型,这就是我们“办有思想的学校”的行动路径;“为教育规律坚守,为幸福教育从容,为成‘人’教育淡定,为教育创新开拓”,这就是娄底一中“做有信仰的教育”的“信仰”。 

                                                   尾声:我们都是追梦人

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立人堂内万夫雄;尚善尚艺行知行美,逐梦园中激情涌。在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鼓舞下,在国家构建选拔人才新模式背景下,娄底一中以“立德树人、立文养人、立身存人、立己达人”为实践路径的“立人”教育思想,深度契合时代精神,突显新时代教育主题。“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世界视野的现代公民”的育人方略,将助推娄底一中奋进新时代,实现新跨越。

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力量,具有巨大穿透力和无限生命力。娄底一中“立人”教育实践将从五个方面去达成文化自觉:把握基本前提——以人为本,师生发展;引导基本价值——让孩子们有敬畏之情;实践基本方略——由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轨、跨越;捍卫基本模式——围绕学科基本思想去构建,落实学科基本文化,展示学科基本魅力,铲除伪科学课改模式;尊重基本规律——人的成长规律;课堂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的规律,学科构建与能力发展规律。从而,形成基本的文化磁场,通过侵染、熏陶,形成文化基因,达成文化责任,进而,实现“立人”教育综合课程改革的目标。

“办好一所学校,引领一地课改,成就一代孩子,服务一方百姓”是娄底一中人执着的教育梦想。

“无限风光在险峰”,开拓履险亦风光。勇于挑战,敢于创新,善于思想,乐于奉献的娄底一中人个个都是新时代的追梦人。